阿拉善供电公司:电力“天路”起云端-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 对蒙30周年 >
阿拉善供电公司:电力“天路”起云端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

今年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对蒙供电30周年。2005年以来,阿拉善供电公司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电力丝路”能源输送新格局,打造输电走廊、推进口岸建设、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一张网、一条线与蒙古国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把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行动,把对幸福未来的愿景转变为现实,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序

9月5日,在阿拉善供电公司永盛35千伏变电站内,值班员魏超刚刚完成全站检修任务,他按下合闸按钮,隔离开关触头缓缓接触,伴随着电流声,35千伏电流瞬间通过352策那线送往蒙古国古尔班特斯县及其周围的边防部队。该线路连接阿拉善供电公司永盛35千伏变电站和蒙古国境内的那林苏海特35千伏变电站,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在阿拉善盟的第一条电力外送通道。

2005年,在两国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0天紧张建设,额济纳策克口岸至蒙古国那林苏海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产。作为中蒙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该工程集中展示了蒙西电网积极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拓展电网国际化业务,稳步推进中蒙俄电网跨国互联,为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等方面的丰硕成果,生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硬联通”扎实推进

2004年1月12日,额济纳策克口岸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站内建设一台3150千伏安主变、两条35千伏出线间隔及5条10千伏出线间隔,保障策克地区居民、企业安全稳定用电,结束了策克口岸不通网电的历史。

内蒙古庆华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煤基清洁能源及煤基精细化工产品为核心的大型专业化、现代化加工企业,与蒙古国马克、艾芬豪公司等煤炭公司有着较密切的业务往来。但因矿场所在地区不通网电,现代化采煤、挖煤器械无法使用,对蒙古国煤炭顺利开采、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开发蒙古国丰富煤炭资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电力保障,内蒙古电力集团与内蒙古庆华集团公司共同出资1344万元,建设策克口岸至蒙古国那林苏海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新建1座35千伏无人值守箱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为6300千伏安,输电线路全长52公里,新建352策那线为阿拉善供电公司首条、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条跨国外送电力通道,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向蒙古国供电的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线路。

2005年,建设协议签署成功后,建设工作立即开启,阿拉善供电公司数位技术水平一流、建设经验丰富的主配网行家里手跨过国境线,展现了绝佳的蒙电能量。工程又快又优的“新速度”背后,是40多人合力攻坚、80天坚守奋战,是每个环节丝滑衔接、每个线条高效配合、每个细节精密把控,共同打赢打好了这场攻坚战,为蒙古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力量。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最高荣誉、第七届道德模范获得者苏依勒图是当时的参建者之一,时年36岁的他负责建设策克口岸对蒙古国马克、艾芬豪公司供电的10千伏线路。时值冬季,苏依勒图与其余6位技术指导一起住在工地旁的蒙古包里,白天沿线勘测地形、设计线路、栽埋电杆,晚上回到蒙古包里自己生柴火做饭、取暖,还要会同商议第二天的工作。

线路所在的区域戈壁、河道与矿区叠加,气候复杂多变,山川沟壑纵横,土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沿线无水、无电、无信号,施工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再加上言语不通、习惯不同等,为苏依勒图等人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苏依勒图与工友们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针对复杂地质和地形,苏依勒图创新工艺工法,解决跨河道、进矿区和居民区时线路转向、杆塔走向等带来的技术难题。“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一起分析,决不让问题过夜!”工程推进到哪里,苏依勒图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带着必胜的决心奔波在工程建设的各个角落:“无论是项目建设第一线,还是收尾工作‘最后一公里’,蒙电人都冲锋在前,我们都是党员,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为安全生产做好保障。”在多方努力下,10多项“卡脖子”工序和技术难题被攻克,工程“拔地而起”。

主网建设的行家里手王伟负责35千伏箱式变电站的建设工作,时年35岁的他参加工作15年,主要负责建设阿拉善盟境内的低电压等级变电站,永盛35千伏变电站是他职业生涯中建设的第10座:“蒙古国古尔班特斯县经济发展缓慢,要想实现‘超车’,电网要留足扩能空间。”“快”从何来?回看永盛35千伏变电站建设全过程,从可研设计、图纸审核、物资到位、土建施工、质量验收到投产送电,王伟和工友每个环节都跑在“快车道”上。

阿拉善供电公司将该工程纳入“一号”工程建设, 统筹建设“里程碑”计划关键节点59项,打破专业壁垒,推动参建各单位衔接顺畅、互通有无、限期闭环。“每天晚上的复盘会上,我们会对第二天的计划进行纠偏优化,将工作安排精细到小时,确保每个环节能够充分衔接,几乎没有返工流程。”关于如何提高施工效率,王伟充分吸取多年的建设经验,严格把控施工顺序,尽力扩大各作业面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高峰时期,一天共有20余条作业计划,5个作业小组共40余人同时作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建设者们克服住露天帐篷、戴棉帽睡觉、烧炭火炉子、寒冬期施工的困难,成功实现箱式变电站“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建设高效、运维便捷”的建设目标,交上一份满分答卷。

2005年12月27日,苏依勒图与王伟共同见证了项目投产的激动时刻:“来自中国的温暖电流源源不断地送往蒙古国,它将成为国际互联互通的一部分。”阿拉善电力与蒙古国电力合作与交流的先河由此开创。通电后,蒙古国古尔班特斯县告别以往油灯粪火的“原始社会”生产模式,县医院、县小学及周围边防部队、煤炭公司跨过用电的“初级阶段”,一举进入“高标准阶段”,医疗、教育、经济、国防、基础设施快速推进、高速发展。

“软联通”点亮心灯

项目投运后,永盛35千伏变电站划归为策克110千伏变电站子站,属无人值守变电站。但因其地理位置及供电任务的特殊性,阿拉善供电公司采取“一站一策”巡视方式,对变电站设备开展常态化巡视,确保设备无异常运行,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中蒙两国友好互通提供坚实供电保障。

“我们建立了历年设备运行数据台账,形成涵盖设备出厂、验收、缺陷、故障、检验等信息的全流程画像,我们还融合了二次设备历史动作信息、检修信息、缺陷信息,整合设备从制造到退役的全链条数据,为变电站稳定运行保驾护航。”魏超与同事聚焦变电站安全及运行痛点,深挖设备数据价值,塑造全生命周期设备画像,形成巡视巡检、故障消除、设备维护等全要素、全业务、 全流程运维管理体系,使设备检修从以时间周期为特征的经验性计划检修、向设备深度状态评价后的精准靶向检修转变,确保设备数据“直达快享”、设备隐性缺陷超前感知。

张永辉是额济纳供电分公司输电运检班副班长,352策那线投运至今,他一直负责该线路的巡视运维工作。建设初期,他也曾作为技术骨干跨境赴蒙负责线路验收工作,一基一基、一米一米验收过的线路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他对它了如指掌:“线路以9号杆为中蒙两国分界点,在境内我们持续开展日常巡视,确保全线缺陷判断准、记录填写准、图表资料准。境外线路联合蒙古国那林苏海土电力有限公司开展线上巡视、故障维修以及对蒙培训等友好互助服务,全面提高跨境供用电安全水平。”

当年26岁的杨学林是额济纳供电公司修试所所长,负责蒙古国境内那林苏海特35千伏变电站的运维检修工作:“蒙古国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变电站维护需要我国技术人员配合完成。”从策克口岸到那林苏海特35千伏变电站之间是47公里长的戈壁路,两人一班的运维人员手持“临时通行证”每个月往返一次,从2005年工程完工到2019年项目交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国合电力公司负责,360余名电力运维者们在这条路上往返180余次,写下了中蒙电力项目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美好故事。

项目投运以来,策克供电所也随之成为跨国供电桥头堡和优质服务的供电先锋队,为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电能,也为当地发展物流中转区和商贸集散区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在促进中蒙双方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农牧业、产能、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这是两国建设者携手打造的民心工程,项目促进了蒙西电网与当地电力公司的交流,增进了两国企业彼此间的了解,当前,项目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蒙双方紧密配合,确保项目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352策那线是两国友谊的象征,是两国电力企业共同的骄傲,我们将继续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与蒙古国携手前进、踏浪而行。”额济纳供电分公司经理唐崇年表示。

内蒙古电力集团对蒙供电走过而立,阿拉善供电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未来,该公司将持续助推中蒙两国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优质供电服务搭载起更多绿色能源跨国通道,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政策,不断加强“蒙电外送”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建设,推动口岸互联互通、中蒙经济友好发展。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点击后播放
责任编辑:
关闭
热点新闻

强劲电能 为中蒙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电力助攻 鱼菜共生叩开乡村致富门

热点专题
网站地图